狐、貉白鼻子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

狐、貉白鼻子病,又称做干爪病,是由于日粮缺乏蛋白质、多种维生素,饲料单一、低劣,动物性饲料过少,引起以毛皮质量下降、干爪、白鼻子、繁殖障碍为特点的一种营养代谢病。此病的发生与饲养条件、饲养环境关系密切。

发病特点

干爪病,有的地方称“白鼻子”病,以狐貉居多,该病呈散发,病情发展缓慢,病程长,多见于小型养殖户,规模化养殖场发病数较少,发病无明显季节性,发病日龄以幼年、青壮年兽为主,母兽偶有发病。

临床表现

轻症病例主要表现为白鼻子,即患病兽鼻尖由红色逐渐变为白色,生长发育减缓,被毛短而稀少,不断脱落,被毛干燥易断,粗糙无光泽,颜色变浅,毛皮质量下降。四肢部表现为肌肉干瘪、萎缩,紧贴腿骨,发育不良,直立困难。严重病例出现脚垫增厚、变白,趾爪干燥、萎缩、裂开等,并经常继发真菌或疥螨感染,出现出血、溃疡,甚至败血症等而使病情加重。病兽常常由于趾爪及四肢肌肉病变而出现跛行或站立行动困难。幼貉发病时常出现趾爪红肿、结痂、奇痒、不食、喜卧、影响发育、生长缓慢等症状。成年母兽貉患此病时上述症状较轻,在繁殖方面表现为漏配、胚胎吸收、流产等现象,或产出死胎、烂胎、弱胎等。

病因分析

1、饲养管理不当,营养不足或失衡:

在毛皮动物日常饲养管理中应激因素过多,如气候的剧烈变化、受惊吓、注射疫苗、治疗、产仔、分窝、运输、转群等的影响下,导致动物体内营养消耗过大,加之补充不足,会促使白鼻子病发生或加重。此外,随意改变日粮组分,肆意提高鱼粉等日粮比例,也会导致营养失衡而发病。

2、蛋白质补充不足:

狐貉为偏肉食的杂食性动物,日粮中需要一定比例动物性蛋白质饲料。个别小规模养殖户为节省成本,减少了动物性饲料供给量,或添加低劣的动物蛋白,缺乏的动物性饲料使其容易发病。由于毛皮色素来源于酪氨酸的氧化,当饲喂的商品配合料中酪氨酸长时间缺乏或不足,加之相应的维生素缺乏时必然会影响色素形成,从而使毛被褪色,出现白鼻子现象。此外,毛皮动物在妊娠之后,由于对各种营养成分需求加大,弱仔补充不足也可继发此病。

3、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:

有关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多数养殖户中的干爪病与大多维生素、微量元素缺乏关系密切;而多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都会影响毛皮兽毛皮、皮肤状况、生长发育和繁殖。维生素、微量元素缺乏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:①补充不足或被其他日粮成分破坏,尤其是冬季青绿饲料缺乏时,北方容易出现补充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养殖户;②真菌或寄生虫等疾病患病后,动物会加大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量,若补充不足,就易引发此病;③个别小养殖户在市场行情不好时,降低饲养成本,造成动物青绿饲料补充不足。

鉴别诊断

鉴于目前此病真正病因还未明确,临床确诊此病有一定困难。因此,养殖户经常将此病忽略或与其他疾病混淆。现将与此病具有相似症状的疾病加以鉴别。

1、毛皮兽疥螨:病变多发生于耳尖外侧、尾根、脚爪、嘴周围及眼圈等被毛稀疏的部位,严重者可扩散至全身。狐貉表现剧痒,不断抓挠啃咬,以致趾爪等患部脱毛、结痂,皮肤增厚,甚至龟裂,取患部痂皮可查见螨和虫卵。此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,在过度拥挤、阴暗、潮湿环境下发生。

2、真菌感染:狐、貉先出现鼻镜褪色,逐渐变白,相继出现爪垫褪色变白,趾甲增长过快并出现扭曲状态;食欲下降,消瘦,身上多个部位圆斑状脱毛,被毛粗乱、稀疏,皮屑逐渐增多,表皮增厚,弹力较差。  

3、自咬症:主要发生于狐,病因比较复杂,常见的原因有肛门腺炎、螨病、真菌性皮炎以及营养元素缺乏等。发病狐貉常啃咬自身尾巴、四肢及腹下等部位,啃咬部血迹斑斑,甚至露出骨骼、内脏,引起死亡。 

4、仔兽红爪病:病兽表现趾爪充血、肿胀、潮红,严重者趾间破溃、龟裂,甚至出血。仔兽漫无目的地乱爬、嘶叫,这主要是由于母兽妊娠后期维生素C补充不足所致。

5、狐貉足掌硬皮病:该病轻症者可见足掌肉垫肿胀,趾爪干燥,病兽行动拘谨,不愿负重;重症者食欲减损,趾爪发生干裂、有炎性分泌物,主要是由于外伤、笼舍粗糙、粪尿腐蚀、传染性脚皮炎以及营养缺乏等原因所致。

防治措施

加强饲养管理,注意饲料搭配,保证饲料营养优价、优质。注意日粮的多样性,给予复合维生素制剂;喂给营养丰富,富含维生素、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优质日粮;饲料中适当补充胡萝卜等植物性饲料;冬季注意增加青绿饲料给量,冬季可贮存大白菜、胡萝卜或冻菜,每只种狐按100g/d菜补喂;不能随意减少日粮中动物性饲料的比例,快速生长期及妊娠期注意补加新鲜优质动物性饲料,使蛋白质更充足;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应激,保持笼舍清洁、舒适。发病者可考虑增加日粮中青绿饲料、调整矿物质、维生素、微量元素的比例;出现外伤者应及时做外科处理;注意有无真菌、疥螨等继发感染,并及时治疗和处理。

新闻动态

NEWS